Search

【兩種無形的轉化帶出有形的轉變】

轉化到底有多重要?
最近練習兩種轉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兩種無形的轉化帶出有形的轉變】

轉化到底有多重要?
最近練習兩種轉化,想和大家分享
這樣的練習對我的幫助有多大

首先是思維上的轉化
在《活出自我肯定力》當中
提到使用「重新建構」技巧來提升自我肯定感
其實就是將否定句改成肯定句

像是我時不時心裡會不自覺的出現OS:
「好累」「好煩」「好忙」等較為負面的詞彙

當心中出現這樣的聲音,可以立馬轉換成:

「我今天過得很充實」
「我很被需要」
「我很有能力」等正面的詞彙

(或是半夜想吃宵夜時,大腦會不斷地發出「好餓」、「好想吃」等訊息,就可以轉換成「我能克制」XD)

實際操作後轉變之大,我不再感到這麼的疲憊與無助
甚至可以做更多的事,情緒更穩定
這也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吧 #一種自我催眠的概念

再來是眼光上的轉化
練習將他人當成夥伴,而不是敵人

「難以在公眾場合暢所欲言的人,是因為他們把聽眾都當成了敵人」-《阿德勒心理學講義》

以下轉貼自海蒂的療癒3次方 Heidi's Therapy³

「在無法信任聽眾的狀況下,自然容易覺得別人都像是敵人一樣,時時刻刻要攻擊自己,評價自己,幫自己打分數。」

主要在於 #信任,能不能相信彼此
建立起信任的連結,而我們是有主動權的

「一個人唯有在信任自己與台下觀眾時,才能好好說話,也唯有此時,他才不會怯場。」-《阿德勒心理學講義》

「午安,你今天好嗎?」同樣的一句話
如果是夥伴說
會覺得是溫暖的問候
但如果是敵人說
可能會有戒心,覺得對方有什麼意圖

也是不是在某些時刻
我們會不自覺的把孩子當成敵人?
像是覺得孩子很煩、很討厭、很可惡
很容易就會站在對立的角度去與孩子相處
也很容易產生要如何對付孩子的想法

#孩子是我們的夥伴
是比較軟弱的夥伴
是較有情緒的夥伴
是還不成熟的夥伴(也可以稱為幼稚的夥伴)
但不論如何,孩子是夥伴,而非敵人

我一直相信無形的影響著有形的,心法更勝於方法
有句話說「改變口袋前先改變腦袋」
而我要說「改變關係前先改變腦袋」
與你們分享

#換個思維 #換個眼光
#轉化的重要 #自我肯定的重要 #信任的重要
#圖文不符


Tags:

About author
合作邀約請洽 超級媽咪SuperMami 經紀 Bonnie Chuang Tel:02-7729-4028*368 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 內容媒體授權請洽 內容經營經紀 Alfred 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
嗨,我是口羊太太 陪你一起療育兒 :) 我的副業: 北美與台灣阿德勒協會認證 親師諮詢師暨親子生活教練 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家長講師 我的本業: 家庭CEO 兩個孩子的媽
View all posts